在查詢專利資料設定檢索條件時,通常有兩種模式:Top-down(由上而下)與Bottom-up(由下而上)。前者採取一網打盡的概念,只要技術用語落入檢索範圍內,就如前面文章的做法通通撈取,所得到的專利資料有時為數龐大,也會對應到各式各樣的專利申請人;後者則應用各個擊破的策略,先聚焦在特定專利申請人的專利資料,爾後再逐漸擴及其他專利申請人。
以上兩種模式孰優孰劣並沒有一定,但如果在時間和精力都相對有限的情況下,會建議優先考慮Bottom-up模式。
由於5G基地台布建產生龐大的資料流量,資料中心鋪設高速光纖網路的需求亦同步上升。此處我們使用Bottom-up模式,以本土老牌光纖廠商卓越成功為對象,製作技術功效矩陣一窺光纖領域的技術課題。
首先透過GPSS的布林檢索功能,以卓越成功/卓越光纖為專利申請人進行查詢,得到15個專利家族,分別在台灣、中國大陸、美國、日本及澳洲等地進行申請。在閱讀專利資料及歸類整理後,可得到如下圖的技術功效矩陣。
資料來源:作者自行繪製
根據所製作的技術功效矩陣,可觀察出數量主要集中在「改良光纖結構/便於施工作業」區塊,像是在光纜中,使用省卻緩衝層的光纖單元,讓光纜連接過程能更便利;而「改良光纖結構/增加耐用度」區塊亦是投入重點,例如於光纖的芯核外部加入可阻隔水氣的高分子聚合物,以強化耐彎曲能力。由此可知,卓越成功所申請的專利家族,有近半數是為了保護新開發的光纖光纜,這些產品在施工配線上簡易快速,也具有高度的可維護性,對建置資料中心應助益良多。
若單純從專利情報的角度出發,許多人直覺上會認定光纖事業就是卓越成功的主要業務,實則不然。攤開卓越成功的年報,2019年的營業比重為:補教諮詢服務73%、光纖光纜27%,主要業務反而是在補教事業上。
其實卓越成功在成立之初名為卓越光纖,業務都集中在光纖、光纜及被動模組設計,但爾後因經營上浮現問題,在2016年由補教名師陳立入股,為整間公司帶來新的營業動能。
或許90年代曾在台北讀高中的朋友,還記得當時數學補教界的四大天王(陳立即為其中一位,另外還有何明、郭洋、沈赫哲)。然而近年來受到生育率下降及廣設大學的影響,台灣升學補教市場呈現飽和趨勢。對於卓越成功而言,除了優化光纖光纜事業外,建立網路教學平台、擴充產品線(往中小學向下紮根)及拓展中國大陸市場,都可能是持續前進的方向。
回到結論,全憑專利情報來觀察一家公司的業務,的確會存在盲點,宜加入市場資訊(如公司年報、財經新聞等等)再通盤考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