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 23, 2025

生成式AI正推動專利行業的「結構性革命」

資料來源:由DALL·E3繪

專利行業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「結構性革命」!過去專利說明書的撰寫流程,仰賴大量初階人力進行訪談、整理、撰稿、繪圖與檢索,未來將由生成式AI全面接管。只要一段30分鐘的訪談錄音,生成式AI可望在幾分鐘內完成claim與說明書的草擬。客戶手繪的構想草圖,透過影像辨識技術,便能轉換為專業的流程圖。同時,AI更能整合專利資料庫進行即時檢索比對,找出新穎性特徵。這意味著,傳統專利撰稿流程正加速邁向自動化。

會有這樣的發展,其實一點也不令人訝異。傳統專利撰寫本質是按件計酬,收入與「完稿數量」與「客戶滿意度」直接掛鉤。然而在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,要一位專利工程師短時間內全盤掌握各類客戶的domain knowledge,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。在這樣的時間壓力下,具備龐大知識庫與豐富「常識」的生成式AI,正好展現出壓倒性優勢。

有些從業人員或許會認為,自身對客戶技術的熟悉度足以應對挑戰,這種想法其實暗藏高度風險!認為客戶永遠不會轉向他處,實際上是一廂情願,更忽視了市場競爭與工具升級所帶來的結構性改變。

隨著AI系統進一步串接專利維護與年費管理模組,還能剖析客戶是否願意長期維護某專利,甚至自動生成客製化溝通信件。大型事務所有豐沛資源打造或使用進階AI系統,能廣泛應用於撰稿、年費管理和監控;小型事務所受限預算,只能使用基礎工具。然而,這並不代表大型事務所能因此獲得更高議價力,因為大型企業的in-house專利部門同樣有資源採用進階AI系統,能將專利申請及維護業務收回自行處理。未來的專利行業,將出現「大者恆大」與「內部化」雙重趨勢,傳統的營運模式將面臨變革。

8月 08, 2025

從台積電技術外洩事件,看營業秘密保護的重要性

資料來源:由DALL·E3繪

2025年7月,台積電兩奈米製程技術機密,驚傳被手機翻拍螢幕畫面方式外洩,震撼科技圈。事件引爆輿論之餘,也讓我們重新審視一個經常被忽視的關鍵資產:營業秘密。

Perceive:防敵千萬,不敵一「拍」
本案並非透過駭客滲透,也未破解防火牆,而是「授權內部人員」透過合法帳密登入內網後,違規使用私人手機翻拍機密畫面,規避所有傳統資安防線。

依台積內規,所有涉及兩奈米的研發資料均已實施最高等級NDA(Non-disclosure agreement)管制,以及存取與網域限制等保密措施,異常連線便會立即觸發警示。然而,在這套嚴密的資訊安全制度下,卻仍被「最熟悉規則的人」輕鬆繞過。

孫子曰:「知彼知己,百戰不殆。」但若「彼」就在自己內部,那麼,所謂「知己」的深度與寬度,是否足以涵蓋員工心態、風險意識與執行細節?

Process:規範制度,仍須文化補位
台積的制度設計無疑已領先全球半導體業,不論是共用資料夾的授權分級,或是機密資訊保護(Proprietary Information Protection, PIP)制度,都屬業界標竿。此次事件也顯示,即使制度完備,若「新進員工大量招募,PIP訓練未落實」,那麼制度就容易淪為紙上談兵。

因此,營業秘密的防線不只在硬體或網路管控,更須制度與文化並進。每一次權限開啟、每一台配發的筆電,都是對保密文化的一次實戰考驗。

Propagate:技術戰爭中的文化修煉
半導體產業早已超越製造本質,而是國安、地緣政治與國際秩序中的核心支點。身處如此高張力的競爭關係,企業應將資訊安全視為「全員修行」的戰備文化。

誠如《孫子兵法・用間篇》所言:「三軍之事,莫親於間,賞莫厚於間,事莫密於間。」對現代企業而言,這句話點出了保密與信任的關鍵:若缺乏資訊安全文化與組織韌性,信任一旦被濫用,內部滲透將成為最難防的破口。

8月 06, 2025

eVTOL:美國空中戰略的新賽局

資料來源:由DALL·E3繪

你能想像在市區中垂直起降的電動飛機,不只能送餐,甚至可以載人?這不是科幻小說的場景,而是美國政府現在正大力推動的未來藍圖:eVTOL(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)。

Perceive:空中交通,不再是未來想像
2025年6月6日,美國總統Trump簽署《Unleashing American Drone Dominance》行政命令,正式把eVTOL與無人機拉入國家科技與產業安全核心。這不只是空中Uber的夢想,而是一場軍事與經濟主導權的再佈局。

eVTOL能垂直起降、靜音飛行,改變的不只是通勤方式,更可能重塑「制空權」的定義。美軍印太司令部Paparo司令提出的「地獄景象」戰術構想,就是用大量無人系統癱瘓對手,eVTOL正是無人系統的潛力載體。

Process:從政策到市場,全盤推動
這紙行政命令不是單點突破,而是系統性啟動!
  • 政策面:聯邦機構被要求優先採購「美國製」無人系統,強化本土供應鏈。
  • 技術整合:聯邦航空總署(FAA)啟動eVTOL整合試點,為納入正式航空法規體系鋪路。
  • 軍事導入:eVTOL被視為多域作戰的核心載具,與無人機作業深度整合。
  • 地方政府:俄亥俄州推動空中移動中心建設,地方政府與產業資源同步整合。
這不單純只是個「空中的Uber」概念,更是一場自設計到量產的空中產業鏈重組戰略。

Propagate:從Joby到Archer,誰將起飛?
企業端,兩大領跑者正悄悄起飛:
  • Joby Aviation:獲美軍Agility Prime計畫青睞,並與Toyota合作,瞄準量產能力。
  • Archer Aviation:主打國產化設計與製造,鎖定城市空中交通市場。
搭配政策與軍事資源,這些公司有機會不只創新交通,更定義全球「空中產業版圖」。一場未來式的飛行革命,正悄悄地從美國起飛。這次,誰搶得空域,誰就搶下未來!

大型組織裏的勳章文化

  資料來源:由Nano-Banana繪 製 在大型組織裏,存在著一條隱性規則:想要晉升到核心位置,至少要拿下一場足以被全公司記住的關鍵戰役。這並不是否定日常努力,而是唯有「戰功」才會成為組織記憶的一部份,並轉化為升遷最有力的背書。 這就是所謂的「勳章文化」,其邏輯很直接:升遷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