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 26, 2025

🎲《無限賽局》教我的事

資料來源:作者攝於桃園機場第二航廈C8書店

我幼稚園時住在板橋南雅西路,有一次,媽媽轉述了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:鄰居的小孩,聯考成績可以上師大附中,卻決定不去念,改就讀台北工專。

理由只有一句話:「我不想再拚一次了。」

那時我年紀小,不太懂。但現在讀了Simon Sinek的《無限賽局》,方才漸悟:有些人早已看清有限賽局的虛耗,選擇超前部署,踏入屬於自己的人生節奏。

🧠 Perceive:感知有限賽局的疲憊

台灣的升學路線就是典型的「有限賽局」:標準化考試與等級評比,每一步都有明確規則和所謂的「贏家」。

這位鄰居或許已在高中聯考中耗盡心力,深知下一輪大學考試只是另一場更磨人的消耗戰。於是他停下腳步,毅然宣告:「不玩了,我要走屬於自己的路。」

🔍 Process:重組賽局觀:不是輸贏,而是願景

Sinek說:「無限賽局的關鍵不是贏,而是留下來、活得夠久、活得有價值。」

台北工專也許在傳統觀念中不如師大附中風光,但這位鄰居,可能早就看懂另一套邏輯:選擇能讓自己持續投入、保持韌性與希望的路,才是人生的長遠策略。

人生不只是一場考試,而是一段旅程。

📢 Propagate:傳播我們該有的賽局思維

這段記憶最近又浮現,是因為我看到太多人仍困在「打敗誰」、「爭贏什麼」的思維裡。拚不完的KPI、演算法、排行與焦慮,很容易讓人以為,人生只是一個單向車道。

但其實,我們都可以像那位鄰居一樣,勇敢選擇及早跳出,重新定義我們的遊戲規則。

如果你也曾耗盡能量,只想說一句「我不想再拚一次了」,請記住:那不是退場,而是開始玩一場你真正想贏的「無限賽局」。

沒有留言:

🎲《無限賽局》教我的事

資料來源: 作者攝於 桃園機場第二航廈C8書店 我幼稚園時住在板橋南雅西路,有一次,媽媽轉述了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:鄰居的小孩,聯考成績可以上師大附中,卻決定不去念,改就讀台北工專。 理由只有一句話:「我不想再拚一次了。」 那時我年紀小,不太懂。但現在讀了Simon Sinek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