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 13, 2021

簡要重點紀錄:亞太金融保險科技發展之現況與趨勢研討會

資料來源:作者攝於保發中心

近兩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,保險服務加速調整為零接觸、不受距離所限制的數位無紙化形式。未來科技與保險的結合將會更加緊密,業者應隨時掌握國際保險科技之發展脈動,以利及早準備及因應。

以下為各場次專題演講之簡要重點紀錄,主要介紹台灣、新加坡及香港等地的保險科技發展現況與趨勢。

亞太金融保險科技發展之現況與趨勢(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金融碩士主任-陳弘益博士)


保險科技的推行關鍵有四個,第一是網路基礎設施的完備,第二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第三是身份認證KYC的落實,第四是監管政策的開放(如監理沙盒)。

而保險科技可應用於農業耕作上,若農民已對農作物投保,遇上氣候因素導致欠收,可由保險公司透過衛星影像進行確認,自動完成理賠支付。傳統飛機延誤險在申請理賠時須向航空公司索取延誤證明,但結合智能合約及API,保險公司能直接抓取航班延誤的資料,以自動完成理賠支付。此外,為消除保險市場的資訊不對稱,也有各類保險產品的比較網站誕生,幫助大家比較各保險公司的產品,而在網上購買保險產品,也能使通路成本降低。

P2P保險也蔚為風潮,藉由長尾效應讓小眾化的保險產品,讓更多群體能夠參與(例如同聚保)。運用IoT感測器蒐集汽車的駕駛數據,可判斷與評估駕駛風險的輪廓,精進車險費用的訂價。

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,帶動非接觸式金融服務的需求,尤以數位支付及數位轉帳的發展最為快速,而保險科技緊追在後,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。

台灣保險科技發展現況(洽吧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-趙式隆)


一、區塊鏈:台灣多間產險/壽險公司已合作建置保全/理賠聯盟鏈,串連保險公司即時更新保單資料,並同步進行理賠申請。而下個階段,關於強制險的試辦案也在籌備中。

二、人工智慧(AI):洽吧智能與保發中心合作建置「強制險2.0」的運算平台,能運用AI輔助醫療保險金給付理賠核算,讓交通事故受害人申請強制險理賠時,各產險公司在收到單據後,皆可上傳到該運算平台執行簡單的檢核,自動算出賠付金額並完成資料歸檔。這樣的平台除了節省投入人力,更減少等待時間及出錯機率,為全球第一個涵蓋共通性需求的金融業AI基礎建設。

三、遠距投保:疫情期間,保險業務員非常難跟潛在的保戶見面,於是金管會推行遠距投保試辦。雖然遠距投保在技術面可行,但因為Deepfake的「換臉」技術盛行,若被應用在遠距投保之上,需有可防範的對應機制。因此金管會顧及風險控管及客戶權益保障,保險公司要試辦遠距投保,仍要各自申請。

新加坡保險科技發展現況(Rainmaking Innovation Managing Director-莊劍偉)


新加坡有三分之二的人有投保,且有八十多家保險科技新創公司,其中許多是做各類保險產品的比較,了解客戶的行為,推薦最適合的保險產品。

早在2016年新加坡即開放監理沙盒,主管機關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(MAS),而MAS會從外部找顧問團隊,他們懂得新創的語言,持續扮演MAS與保險科技新創公司的溝通橋樑,使得創新構想不至於被監理層面的既定框架所限制。

香港保險科技發展趨勢(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IFTA創辦人-郭志成)


未來香港保險科技的發展趨勢包含下列幾點,第一是數據驅動保險,第二是數字平台(簽名數字化、人臉辨識等等),第三是雲計算(開發應用程式,搭配大數據來跟保戶互動),第四是IoT(取得數據隨時調整風險),第五是自動化和機器學習(減少重複性的工作),第六是利用數據預測風險來促進保險產品的開發。

另外,香港的虛擬保險公司陸續成立,像是台港合資的保險科技OneDegree計畫2022年打入主流市場,並期望在2025年躋身成為全港三大保險公司之一。

座談時間


趙式隆:

除了銷售之外,保險的核心有三塊,分別為核保、理賠與精算。若考慮人工智慧切入的完整度,理賠最完整,核保次之,最後才是精算,畢竟錢在誰手上誰就有話語權。因為在核保階段,錢還在客戶手上,保險公司只能從客戶提供的訊息判斷要不要拒保,此時保險公司取得的數據,相對完整性還不算高。但在理賠階段,錢在保險公司手上,可以要求客戶提交完整、精確、容易歸檔的資料,要不然就拒賠,所以能取得較為完整的數據。以精算來說,很多時候是保險產品尚未正式銷售,還需要向金管會提報,所以數據最少。

以保費收入來說,壽險公司是產險公司的好幾倍,但後者的業務包山包海都要做。過往洽吧智能曾幫助壽險公司建置理賠自動化的運算平台,雖然產險公司都有類似需求,如果要幫助14間產險公司各自建置這樣的平台,對他們來說未必划算。傳統理賠過程中,保險公司同時有三組人在處理紙本單據,包括輸入資料者(登打/校對)、解讀重要訊息者(負責擷取例如住/出院及醫療行為的時間日期)、解讀醫囑病況者(將醫生的描述翻譯成標準化的代碼)。而「強制險2.0」的運算平台使用光學字元識別(OCR)抓出單據的影像檔文字,以規則基礎(Rule-based)的AI解析時間日期並將格式統一,再根據全台所有強制險理賠歷史進行機器學習,使其具有取代人工作業的能力。現今各產險公司都運用該運算平台進行強制險的理賠核算,亦可讓理賠規則判斷趨於一致。

莊劍偉:

AI或機器人會不會取代傳統保險的工作?其實不會!2013年曾與幾個同事一起發布《未來銀行白皮書》,就談論過指紋、臉部及靜脈等身份辨識機制,但這類科技主要是輔助性的工具,實際上仍需要有人來下決策。況且人與人接觸的溫度(Kimochi)無法由機器人取代,真人服務對於高齡投保者還是比較安心。

回到監理沙盒,新加坡這邊有一個mission就採取開放式(open mind),亦即接受不同的想法與建議,不要單純站在法規的角度拒絕任何一個建議。而且創新的idea很講求時效性、分秒必爭,為此MAS另推出快捷沙盒,會於提交申請後21天內完成審核,以利於快速在市場開啟測試。

郭志成:

香港許多Financial planner也曾擔心AI取代他們的工作,但經過兩年發現,大灣區高端客戶的需求(如怎麼成立信託、家族辦公室之類),很多也涉及複雜的法律問題(像隱形股東、掛名股東等),不見得AI能處理自如。所以鼓勵保險同行,努力發展保險科技處理一般業務,才有餘裕聚焦在高端客戶的需求。

Q&A


現場問題一:

強制險2.0是蠻大的創舉,想問趙董事長的是在台灣區塊鏈的應用,預期下一個險種或未來的方向為何?另外想請教新加坡及香港兩位貴賓,在兩地的銀行或保險產業,是否有除了Open Banking之外,由政府或第三方機構推動資源共享的作業方式?

趙式隆:

強制險2.0是個把大家串起來的系統,基本上產險業非常團結,合作的情況很多。而在強制險上的milestone,未來會希望讓受害人自己上傳資料,保險公司則專注在理賠的環節,如果在處理上能夠更有效率,保費可望更會漂亮。另外在區塊鏈上,目前是壽險先行,之後強制險這邊也會跟進,例如存證平台、費用分攤、延伸到任意險等等。其實區塊鏈的應用很多,包含大家都在注意的NFT(連賣鹹酥雞的都在發),由於區塊鏈本質上是不可竄改的去中心化存證機制,不怕被利害團體基於自己的利益進行修改,除了已經在用的旅平險,還能看到其他能扮演的角色。

郭志成:

隨著香港實施Open API,金融機構面對嚴格的KYC、AML監理,透過區塊鏈可以串連多間金融機構,方便彼此間共享消費端的資訊。

莊劍偉:

新加坡採取從上而下的架構以need-to-know basis為原則,由政府建立國家資料庫整合個人資料。以寵物險為例,一隻寵物原則上只能保一個險,所以重複投保馬上就會被發現而拒保。

現場問題二:

遠距投保在面對Deepfake的潛在威脅,有哪些新興科技可以解決?

趙式隆:

以目前金管會的態度,遠距投保的影片必須要存證,所以區塊鏈有可以扮演的角色。Deepfake使用生成對抗網路(GAN)的AI技術,現已能做到即時的影像/聲音變造。若要辨識出用Deepfake做出來的影片,則同樣要用AI來解決。在遠距投保這件事上,我們可以從流程上把關(例如搭配KYC),或者以區塊鏈或AI等技術處理,讓整個遠距投保過程更安全。


心得:大家都很關心人力會不會AI取代的議題,某種程度來說AI是把雙面刃,一方面能提升工作效率,也不可避免會取代許多可被模組化的常規任務。在人口高齡化的年代,運用科技來擴張生產力已經是大勢所趨,我們應思考工作的核心價值,是否會涉及情感的傳遞、創新的發想、抽象的解讀,唯有這些難以被模組化的非常規任務,才是AI無法企及的能耐。

12月 01, 2021

巴菲特最重視的獲利指標

資料來源:CNBC新聞網

任何事業體若想持續運作,必須透過商業手段來獲利,產生支撐營運開銷的現金流。要以何種方式來評估獲利能力呢?我們就從股神巴菲特最重視的獲利指標,也就是自有資本報酬率(ROE)開始談起。

個人或企業所擁有的資產,在取得過程中可能用自己出資的錢(稱為自有資本),或者用別人出資的錢(亦即他人資本)。若口袋深度不夠,通常會以向外舉債的方式籌措財源,此時將造成他人資本占比增加,代表承擔更高的財務槓桿


資料來源:作者自行繪製

而前面所述的ROE,則代表一塊錢的自有資本,能創造出多少獲利。個人或企業在運用能生財的資產(如廠房、設備)時,適當地操作財務槓桿,即可藉由少許的自有資本取得龐大的資產及相應的獲利,以高ROE達成四兩撥千金之效。像是Qualcomm這樣的跨國企業,自2019年起他人資本占比皆超過70%,但ROE也都保持在30%以上的高檔水準。

所以說,ROE足以反應自有資本的使用效率,正常情況下越高越好。

然而要留意的是,拉高財務槓桿並非總是萬靈丹,尤其以短期債務大量融資者,萬一遇上銀行限縮放款(抽銀根),極可能面臨現金調度困難,甚至引發跳票。因此在追求高ROE的同時,財務槓桿不宜大幅偏離同業水平。

11月 18, 2021

NFT重塑藝術交易的新樣貌

資料來源:作者攝於中國信託金融園區

傳統的藝術交易主要在畫廊舉行,藝術品不僅需要用來展示的實體空間,也得接受是否為贋品的鑑別,在運送過程更要仰賴專業的物流服務。況且藝術品在展示時經常受到時間及地域上的限制,除了某些曠世巨作之外,多數曝光度都相當有限,連帶影響了流通性。

近期使用電腦製作的數位藝術品逐漸流行,為有利於流通,交易撮合已轉往電子化運作。如進一步結合區塊鏈固有的公開透明不可竄改等兩大特性,透過區塊鏈網路保留完整的交易歷程,並記錄在每一數位藝術品專屬的不可替換代幣(NFT)裡頭,就可由NFT代表數位藝術品的持有證明,毋須擔憂遇到交易造假。

換言之,即便數位藝術品能以電腦輕易地複製,但無論傳給多少人,僅有最終交易的真正買方握有該數位藝術品唯一對應的NFT。可知數位藝術品的交易重點在於NFT的流轉,作品的市場行情越熱,就要付出越高的價格來取得專屬的NFT(通常用以太幣之類的加密貨幣計價)。

基於NFT的藝術交易還有一個特點,就是可藉著區塊鏈的智能合約設定,讓原創者在其作品的每一次交易中,皆能自動獲得分潤,而不像傳統的藝術交易只能取得一次性收入。所以NFT的出現不但能避免交易上的爭議,也使整體環境對原創者更加友善,為藝術交易的市場注入了一股活泉。

11月 06, 2021

專利的價值要如何評估?

資料來源:作者攝於台灣企銀板橋分行

「專利有什麼好評價的?不是買賣双方談出來的嗎?」也許這是很多人的直覺反應。

專利在買賣時,的確需要透過協商決定成交價。然而專利交易尚包含授權融資,其中以專利為擔保品向銀行辦理融資的管道也逐漸受到重視。

問題來了,對銀行員工而言,評估房子、車子的價值或許很容易上手,但換作要評估專利的價值,恐怕不是人人都有經驗。

在評估資產的價值時,主要有三種方法:
  1. 成本法(回顧過去):

    顧名思義,就是從投入成本的角度來評估價值。對於不動產而言,價值取決於重新蓋一棟相同或極類似的房子,需要多少成本。若套用到專利,則為已投入的總經費,包括專利技術的研究開發成本,還有專利申請後所衍生的答辯費(回覆審查)、各類規費(主要為年費、申請分割或更正...)等等。運用成本法無法考慮未來可帶來的利潤,僅著眼於過去投注的資源。

  2. 市場法(把握當下):

    至於市場法即是找尋可類比之對象,依其市場行情價斟酌調整成為價值基準。像是地段、屋齡、樓層等因素相近的房子,彼此的每坪售價應該差異不大,可藉此訂出價值基準供評估參考用。但專利多少都有技術上獨到之處,加上專利交易多屬機密資料,要挑到可類比之對象有諸多挑戰,除非建置可靠的交易資料庫,才有辦法參考相關交易資訊及價格進行評估作業。

  3. 收入法(展望未來):

    以收入法評估資產的價值,重點在未來能創造多少現金流。以不動產為例,房子出租能貢獻穩定的租金,將每一年可得的租金分別折現,再予以相加,就會得出房子的價值。同樣地,專利如能透過授權帶來權利金收入,各年度折現值的總和即代表其應有價值。

資料來源:作者自行繪製

成本法只專注於過去的投入,不看未來的成長性,容易低估專利的價值。而市場法需要公開透明的交易資訊(至少為半強式效率市場),否則無法順利找到可類比之對象。因此在評估專利的價值時,較常使用能反應預期經濟利益(不能胡謅,要有依據並留存底稿)的收入法。

6月 06, 2021

為實聯制開發App是好主意嗎?未必!

資料來源:作者攝於超商

創新主要有兩種形式:一種是前無古人的重大突破,另一種則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改進。

由於疫情再起,全台啟動三級警戒,為有效清查出接觸軌跡,各類活動場域應採實聯制登記。但傳統上以紙筆填寫的執行方案,不但速度慢,還多了實體接觸感染的風險,所以建置數位化實聯制系統有其必要性。

這樣的系統要怎麼做?最簡單的方法是製作Google表單並連結QR Code供掃描,雖然弄起來成本低又簡單,填寫起來依然費時,且留存紀錄為分散存儲資料,用於事後追蹤仍有不便之處。

也因此有人呼籲:號稱科技防疫的台灣,為什麼不出一個通用的實聯制App?

現今每支手機都已安裝五花八門的App,額外下載新的App不僅會增加使用者管理上的負擔,也必須連上網路才能運作。因此若要開發一款通用的實聯制平台,以暢行無阻的簡訊模式代替App,對於不擅長操作智慧型手機的長者或舊型手機使用者而言,可以說是較友善的方案。

然而簡訊發送是電信服務業者的特許業務,平台開發業者關貿網路除了要扮演碼農的角色,也要跟電信服務業者合作對接,確保每一筆實聯制登記能統一存放在後端的簡訊資料庫,讓疫調足跡確認更加全面。

跨界合作讓創新價值得以彰顯,而跨界合作的背後要感謝每一位默默付出的人。

5月 09, 2021

指尖上的創新發想

剛上大學時,適逢網路聊天室興起的年代。不知當時哪來的點子,隨性取了一個女性化的暱稱進入聊天室,視窗很快就被蜂擁而上的問安訊息所淹沒。剎那間我才發現,那是一個嚴重男多女少的世界...

如果有家公司打算推出一款交友App,期望能在市場上獲得好評,當務之急應是增加一般大眾的使用動機。就多數人的直覺,網路交友平台普遍,其原因可能在於女性使用者受到網路騷擾的機率較高,而這泰半是網路交友平台的「篩選條件太少」,導致「使用者背景來自四面八方」所造成。

但多元類型的使用者相互交流仍有好處,或許能因此遇到意料之外的驚喜,增加成功交友機會。所以說「使用者背景來自四面八方」既會帶來正面效果,也會產生負面效果,同一件事存在著「又要馬兒跑,又要馬兒不吃草」的本質矛盾

我們根據以上推論,針對「缺乏使用動機」的問題繪製出因果鏈圖,以找出根本原因並擬定處理對策。從中可發現,最底層的原因「篩選條件太少」,以及上一層的原因「使用者背景來自四面八方」,皆存在本質矛盾,此些地方也是解決問題的焦點所在。


資料來源:作者自行繪製

之前文章所談的矛盾,是取捨上之矛盾,屬於「魚與熊掌只能擇一」的情形,可透過TRiZ的矛盾矩陣找出解決方針。至於本質矛盾則是「優劣並存」,TRiZ對此也有解決之道,亦即在系統中引入時間空間上的區隔。

若將交友App看作是一個系統,要克服使用者背景來自四面八方」的困難,可在系統中引入時間上的區隔,像是執行Lady First的守則,兩個使用者之間限定由女性開啟對話,減少其受到網路騷擾的可能性;欲排除篩選條件太少」的狀況,可在系統中引入空間上的區隔,例如在系統中設置多種交友模式,讓使用者能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群組。

近年來當紅的Bumble,是一款以女性為出發點的交友App,除了讓女性使用者擁有優先發言權,還提供三種不同的交友模式Bumble Date(戀愛)、Bumble Life(純友誼)及Bumble Bizz(職場社交),滿足各類社交需求。基於上述特點,Bumble得以從眾多交友App中脫穎而出,並成功在華爾街掛牌上市。


資料來源:Bumble Inc.

5月 05, 2021

航空業者的專利申請觀察-以國泰及新加坡航空為例

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(IATA)的資料,全球航空業者的高端艙位(頭等艙/商務艙)客運量僅占全部的8%,卻能貢獻總營收的25%。為了在競爭激烈的航空市場中突圍,許多航空業者都絞盡腦汁要爭取高端乘客的青睞。

究竟各航空業者手中有哪些秘密武器?或許可從其專利申請看出端倪。

以國泰航空為例,透過incoPat平台檢索到該公司申請的專利,大致上包含:
  • 機艙空間布局:由固定式/活動式隔板的配置,讓頭等艙的乘客享有不受打擾的獨立空間,以提升VIP乘客的使用者體驗。
資料來源:incoPat平台、歐洲專利局

  • 貨物固定系統:貨運(Cargo)也是航空公司一個重要收入來源,為防止貨物在運送過程中被竊取,將貨物放置於托盤上以安全網覆蓋並上鎖固定,能加強運送的安全性。
資料來源:incoPat平台、美國專利商標局

  • 空服員制服設計:筆挺的制服能呈現專業形象,領帶的底色乃國泰航空一直沿用的顏色,為大眾熟悉的標誌元素。
資料來源:incoPat平台、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、香港知識產權署

同樣由incoPat平台檢索,可查詢到新加坡航空所申請的專利,大致上包含:
  • 飛機座椅:能以馬達調整坐臥狀態的飛機座椅,設計上考慮人體工學的舒適性;亦可設置側邊腳凳及可調整背板,形成座椅/床鋪兩用結構。

資料來源:incoPat平台、美國專利商標局

  • 飛機客艙:頭等艙具有若干獨立隔間,提供高度的隱密性;而其內部針對長途飛行乘客(6至18小時)所設計,內含可收納的床、書櫥及座椅,既能有效利用空間,亦可兼顧舒適性。
資料來源:incoPat平台、美國專利商標局

  • 閱讀照明:座椅後方顯示螢幕附有閱讀燈的功能,可有效解決傳統機上閱讀燈對附近乘客的干擾。
資料來源:incoPat平台、歐洲專利局

  • 多語種乘客服務介面:可在螢幕上選擇顯示語種的乘客服務介面,乘客能於介面中點選報紙、毛毯、飲料、快餐等服務項目,不會受到與空服員之間語言隔閡的限制。
資料來源:incoPat平台、美國專利商標局

  • 廚房設施:用於陳列膳食物品,可供長途飛行的乘客以自助方式獲取點心還有飲料。
資料來源:incoPat平台、美國專利商標局

觀察這兩家航空業者的專利申請內容,像是機艙隔間及其內部環境、強化貨物運送安全的固定系統、飛機座椅結構、機上閱讀燈、多語種使用者介面、自助取餐,以及代表企業門面形象的制服,皆是從提升服務品質的各種面向出發,來滿足高端乘客的需求。

雖然專利可作為打擊侵權行為的武器,但世界各地的立法例皆認為,臨時過境的交通工具或裝置不應受到專利權的限制,否則會妨礙國際交通運輸的發展。況且以incoPat平台進行專利訴訟檢索,也未發現國泰及新加坡航空有以專利興訟的紀錄。我們可以推測這兩家航空業者申請專利,非以訴訟為主要目標,而是藉由專利資訊向大眾公開的特性,彰顯公司「以客為尊」的理念。

4月 09, 2021

如何完整描述一個商業模式

資料來源:作者攝於東京池袋QB HOUSE

一項事業要能成功經營,重點在於商業模式的可行性,也就是能否透過產品或服務解決顧客的問題,獲得實際的收入,以達到持續營運的目標。

但就字面上,商業模式似乎是抽象又難以表達的概念。而《商業模式創新實戰演練入門》一書所介紹的商業模式圖(Business Model Canvas),則採用視覺化的架構,只要一頁紙便能完整描述出一個商業模式的全貌,因此廣受推崇。

商業模式圖基本上由下列九項要素所構成,包含:
★目標客層:鎖定的顧客族群,可能是特定性別、年齡、職業等等...

★價值主張:對顧客提供什麼樣的產品或服務,來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。

★通路:透過何種管道接觸到顧客。

★顧客關係:如何與顧客進行互動

★收入來源:成功實踐價值主張後,所能獲得的收入
★關鍵資源:讓商業模式運作需掌握的重要資源,如人力資源、財產設備等等... 
★關鍵活動:運用上述關鍵資源的必要活動
★關鍵合作夥伴:來自外部不可或缺合作夥伴

★成本結構:整個商業模式所衍生各種形式的支出


資料來源:改編自《商業模式創新實戰演練入門》書中範例

在此我們以源自日本的快速理髮店QB HOUSE為例子,相較於一般的百元理髮或連鎖髮廊而言,QB HOUSE標榜為忙碌的上班族提供平價高效純理髮服務(不含洗頭及染燙),既簡約又不失質感,亦能吸引對於日系品牌有主觀偏好的顧客。

QB HOUSE的店面通常設在車站附近或購物中心內,以交通方便為選址的主要考量,對於需要在短時間內(約10分鐘)完成理髮的白領階級來說,可滿足快步調的生活節奏。

在店面的設備裝潢上,QB HOUSE一律以自動售票機取代人工收費,減少設計師找零的負擔,且自動售票機可與總部電腦連線,利於即時統計各間店面的營業狀況。雖然QB HOUSE沒有洗頭服務,仍貼心的在每個座位旁設置了髮屑吸塵器,來吸除顧客身上的髮屑,不需耗時的洗頭流程也能保持舒爽。

為確保良好的顧客服務,QB HOUSE在招募設計師之時,傾向找有經驗的即戰力人選,藉由快速理髮技術培訓保障底薪,讓設計師得以專注在理髮服務,毋須進行任何推銷,打造出服務品質與工作環境間的正向循環。

信奉減法哲學,將快速理髮的服務做到極致,高翻桌率是QB HOUSE獲利的關鍵。

然而要注意的是,商業模式圖中的九項要素未必一定填得滿,可能是商業模式本質上並不具備特定要素,或是有些面向的資訊外界難以取得。再者,商業模式圖不會是一成不變的文件,隨著營運方針的調整,各要素的內容也得因時制宜。

3月 07, 2021

智慧家庭的發展及挑戰

本文獲邀刊載於「北美智權報(2021.02.24)

有時出門在外,才猛然想到暖氣似乎忘了關,假如透過手機連網,就能遠端操控家電運作,豈不是方便多了呢?

大廠陸續投入連網家電的研發


其實以上的情境並非空談,像是三星電子在美國專利US 9,978,260 B2便揭露以遠端連線控制家電的構想。如果想要家中的洗衣機開始運轉,可先於手機上點擊螢幕或以語音輸入的方式,將「開始洗衣」之類的控制指令經過網路傳送到家庭路由器(HGW),再由HGW統一指揮轄下家電的運作 (洗衣 / 脫水 / 烘乾),並將即時狀態回傳至手機。

美國專利US 9,978,260 B2圖示;資料來源:美國專利商標局

同樣的,中國大陸的空調大廠格力電器亦在中國專利CN 109167711 B揭露自動控制家電的方法,其中服務器 (伺服器) 與使用者的移動設備 (手機) 連線,取得使用者的定位資訊或其通常返家的時間,儘早讓空調、熱水器等家電開始運作,以滿足實際應用上的需求。

中國專利CN 109167711 B圖示;資料來源: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

智慧家庭由理想進入現實


上述皆是利用網路連接屋內的家電的例子,手機藉由主動或被動的模式執行遠端操控,構成智慧家庭 (Smart Home) 的應用型態。邁向萬物互連的時代,智慧家庭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。

俗話說「理想很豐滿,現實很骨感」,智慧家庭的概念存在多年,但仍未真正落實到日常生活中。探究其原因,家電產品的「互通性」及「資安風險」應該是箇中關鍵。

「互通性」與「差異化」之間的兩難


相信多數人都曾動念想買具有連網功能的家電,但要是不同品牌的家電規格各自為政,無法在同一個App上實現互連操作,使用體驗就會大打折扣。但正常情況下,除非是新入厝有整套家電換新的需求,一般使用者鮮少只購買單一品牌的家電。科技大廠Apple、Amazon、Google及Zigbee聯盟注意到這個窘境,決定坐下來談,攜手共推「Project Connected Home over IP」智慧家庭通用規格,希望讓跨品牌的家電彼此間能互通有無。

然而,企業要掌握競爭優勢,追求產品或服務的「差異化」也是很重要的一環,總會有大廠想在自家產品中置入特有功能,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。如此一來,想只憑一個App就能完整支援各品牌的家電操作,似乎充滿挑戰。

「資安風險」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塊


再者,由於智慧家庭的運作架構以網路連接為核心,無論使用WiFi、Zigbee、藍牙、4G/5G哪一種網路技術,多少都存在資安漏洞,讓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機,駭入家電截取控制權,把安控攝影機變成窺探他人隱私的工具,甚至偷竊個人資料。所以在智慧家庭發展的道路上,防堵資安漏洞、強化防護檢測機制,都變得日益重要。

小結


雖然有人看好5G有助於推動智慧家庭的發展,但礙於普及率與屋內覆蓋效果等問題,短期間較難成為網路連接的主流方案。真正的發展關鍵,應在於能否建構出跨品牌的整合平台,及資安威脅的有效防護。

2月 15, 2021

邱永漢的創新思維

資料來源:作者攝於台北南京西路商圈

相信有學過日文的朋友,應該都聽過著名的永漢日語。而永漢日語的創辦人,就是被譽為「賺錢之神」的邱永漢先生。

身為備受尊崇的大師級人物,對於創新,邱永漢先生自有獨到的見解。他在著作中就談到,隨著時代的改變,舊行業會逐漸產生新縫隙,得由新型態事業或企業加以填補;只要能發現新縫隙,從事填補的工作,做得好的人即可獲得豐碩的成果。

眾人皆知消息面的風吹草動,能影響股價漲跌,然而小道消息真真假假,更存在著時間落差,稱不上可靠的操作依據。因此邱永漢先生創辦《股市瞭然》雜誌,幫助投資人以財報基本面掌握股票發行公司的體質,避免淪為擁有資訊優勢者出貨的對象。此舉開啟了財經雜誌的先河,爾後更名為現今家喻戶曉的《財訊》雙週刊。

此外,在詐騙或行銷電話充斥的今日,手機使用者經常會對陌生來電感到困擾。而新創公司Gogolook為了打造有信任感的溝通網路,建立了以電話號碼記錄庫為核心的Whoscall App,能即時辨識來電者的背景資訊,有效填補基於防詐需求的新縫隙

資料來源: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

當然Gogolook還有更遠大的理想,那就是將電話號碼記錄庫所累積的巨量資料,應用在信用貸款領域,讓無法出具信用證明的族群(如學生、SOHO族),也能以電話號碼是否被用於詐騙作為核貸評分依據,有資金需求時不會直接被銀行拒於門外。

1月 12, 2021

BIMA:將微型保險融入電信服務

隨著通訊技術的演進,擁有13億人口的非洲,手機用戶普及率也突破70%,逐漸接近先進國家的水準,但有購買保險的人口比例卻不到4%,保險保障顯然不足。

由於非洲(尤其是撒哈拉以南)的經濟條件相對落後,有手機而沒有銀行帳戶的人比比皆是,他們每天的家庭生活費甚至未達10美元。若想在當地推展金融服務,每個月都跟用戶收現金的電信服務業者,有機會擔任重要的角色。

於是聰明的保險科技業者BIMA便從非洲的迦納起步,與當地的電信服務業者保險公司合作,為經濟弱勢族群提供保費低廉(約莫每月2美元)的微型保險,以實踐普惠金融的理想。

此時BIMA身為電信服務業者保險公司之間的橋樑,只要用戶綁定手機門號,以簡訊註冊即完成投保程序。保費計入保戶每月的手機帳單中,亦可用預付(Prepaid)的方式繳納;發生理賠時,則由承保的保險公司與BIMA協同處理,所以各業者的資訊系統彼此要能無縫接軌運作。


資料來源:Geneva Association

迄今BIMA的業務範圍已從非洲擴展到東南亞地區,除了便捷新穎的保費支付模式之外,BIMA也在既有的基礎上推出一系列加值服務。保戶每月只要多付少許費用,即可獲得不限時數的遠距醫療諮詢,以線上問診即時給予醫療建議,減少因交通往返不便造成延誤就診的情形。再者,保護的手機通話費滿足一定門檻,就能免費享有最陽春的保單,此舉讓BIMA快速攻進亞非八國的保險市場,同時拉抬電信服務業者的每位用戶平均貢獻收入(ARPU),創造雙贏的局面。

然而保險是受到高度監管的特許行業,像BIMA這種以電信服務業者為通路的商業模式,必須獲得當地監管機關的許可,才能合法開展業務。因此金融服務的創新要能推行,仍要滿足因地制宜的監理規範。

保險專利與監理雙週報(2024-03-W5)

  1. 保險業新獲准專利 持續性稽核系統(M652335) 申請日:2023/11/15 專利申請人:新光人壽 專利類型:新型 待解問題:現有的人工稽核流程,效率低且易出錯 所用技術:使用自動化方式檢核業務資料,產生風險資訊 產生功效:改善稽核成效 備註:無 資料處理系統(M6...